第26章医疗信息化
在Macon區的Chateau Lavernetter就有說到,當噴灑銅化合物(這不管在有機農法或是自然動力法都是可以使用的)時,自然動力法的土壤中,生物多樣性會比較高,土壤中的蟲等生物會分解銅的化合物,即使他們有進行一些噴灑,長期檢驗土壤的銅含量也是相當低。
如今的阿塔克以自由藝術家、插畫家、平面設計師身分,活躍於柏林和斯德哥爾摩。他不喜歡以制式的規格為繪本作畫,認為原畫比成書更重要。
「很有意思的是,阿塔克說過:『我的創作跟嘻哈很像,就是混音和取樣。所以,性並不骯髒,性是很正常的事。這是具備強烈濃厚藝術感的繪本,有很棒的反叛概念蘊藏其中,讓我們可以打破各種既定俗成的思維與觀點。』我是這樣想的,多元成家或性別議題的探討,其實都應該視為很平常、日常的事,而不是冒犯與褻瀆。《顛狂世界》的畫作基本是樸素、小朋友感,明確地可以感受到反叛的精神,讓讀者跳脫舊有框架去看世界。
」多數人都理解這個道理,但真要談起愛與性的真諦,好像就會帶點擔憂與害羞。還有馬戲團表演的不是動物,而是人,所以也有人在跳火圈的圖像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行政院規劃推動振興五倍券,國民黨「戰鬥藍」青年12 日上午到行政院陳情,並現場演出「沒真鈔,大撒幣」行動劇,以撒假鈔抗議政院不發現金。
文:陳方隅(「美國台灣觀測站」與「菜市場政治學」共同編輯,任教於東吳大學政治系) 去年(2020)政府推出「三倍券」刺激經濟,最近疫情再起因此大大影響人們的經濟活動,政府預計要再推「五倍券」做為振興的手段。其實,1000元乘以三倍等於3000元,所以俗稱為三倍券。或者也可以理解成像是百貨公司週年慶的買千送百,只是現在是買1000送2000(4000),你要買滿額才能拿到促銷獎勵。的確有些人會把這些錢拿去買「本來就會買」的東西,但一定也會刺激到另一些「覺得賺到」因此可以「多花一些」的人們(或者是,原本覺得以後再買的東西,現在就先來買一買),振興的目的以及能夠達到的效果,主要就是看這些人可以達到多少數量。
同理,這次又有人跑出來說你出1000只能獲得4000,只能說四倍券不能說五倍。綜上所述,從概念上來檢視振興券,應可確定效果一定會比現金還要好。
這是不對的講法,至少是違背基礎數學。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,花1000元、拿到面額5000的振興券,應該可以獲得比原本價值5000元更多的貨品或服務,帶來更多經濟上的乘數效應。簡單來說,所謂三倍券的性質就是政府發2000塊錢給大家,五倍券就是政府發4000塊錢給大家,但是為了讓大家去花掉這多出來的2000元或4000元,先請每個人拿1000元做預先押金的概念,你先拿出1000塊錢才能獲得振興券,實際消費時是連同一開始的1000塊一起來花。這兩種概念下的1000元是不一樣的,後續產生的經濟效果也不一樣。
以上是從個人角度來看。現金對振興的效果絕對是最小的,因此,反振興券但主張發現金的觀點,似乎是說不通的。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110年8月12日 到底是幾倍? 去年有很多人批評說政府叫大家「花1000元拿回2000」卻騙大家說是三倍。從網路上搜尋到,印一張鈔票的成本是3.2元左右。
不知道今年這樣的假訊息會有怎麼樣的變體? 到底成本及效益怎麼算? 很多人批評說要印振興券很花錢,然後論點又回到為何不發現金或直接匯錢到戶頭(那不就是更沒有拿出來花的動機嗎)。不過,去年曾經出現的各種質疑,現在又都重新出現一次,不免令人感到時空的錯置荒謬感。
從去年三倍券的印製成本來看,三倍券一份有500元四張、200元五張,一共九張等同於鈔票的東西。如果我們從廠商的角度來看,那也是很有意義,因為許多商家會針對振興券來設計優惠活動,就是一定要使用振興券才能夠做的消費,這也是發現金無法達到的效果。
其實「印製」本身的成本是非常低,甚至可以忽略的。例如,真正該被討論的事情包括:振興方案的相關成本及效益到底該怎麼估算?應對疫情再起,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?人潮回流之後假設疫情又再升溫(如同現在世界許多國家的狀況),政府的應對措施是什麼? Photo Credit: 中央社 行政院擬推出振興五倍券,台灣民眾黨立委賴香伶(左)、張其祿(右)10日舉行記者會表示,日前已有多位民進黨立委勇於挺身表達不同意見,顯示這項政策背離民意,要求行政院應以去年三倍券缺失為戒,避免重蹈覆徹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110年8月12日 到底是幾倍? 去年有很多人批評說政府叫大家「花1000元拿回2000」卻騙大家說是三倍。另外還有一個去年吵過很久,今年又被拿出來吵,實在令人相當無奈的批評:有些人堅持說「1000元加上2000元才是3000元,三倍券明明只是兩倍券」。現金對振興的效果絕對是最小的,因此,反振興券但主張發現金的觀點,似乎是說不通的。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,花1000元、拿到面額5000的振興券,應該可以獲得比原本價值5000元更多的貨品或服務,帶來更多經濟上的乘數效應。
例如,真正該被討論的事情包括:振興方案的相關成本及效益到底該怎麼估算?應對疫情再起,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?人潮回流之後假設疫情又再升溫(如同現在世界許多國家的狀況),政府的應對措施是什麼? Photo Credit: 中央社 行政院擬推出振興五倍券,台灣民眾黨立委賴香伶(左)、張其祿(右)10日舉行記者會表示,日前已有多位民進黨立委勇於挺身表達不同意見,顯示這項政策背離民意,要求行政院應以去年三倍券缺失為戒,避免重蹈覆徹。另外,去年各大LINE群組都在傳,說政府要拿人們的1000元中飽私囊,還有很多官員會拿這筆錢的利息去炒股票。
如果給予限期使用、且限定使用方式的券,比較會讓人們有動機趕快拿去消費掉。綜上所述,從概念上來檢視振興券,應可確定效果一定會比現金還要好。
首先第一個會被問到的問題是:為什麼要讓人們先掏錢出來,才能發給振興券? 先從民眾的角度出發,這道理很簡單:因為發現金的話有許多人會拿去存起來。事實上這個券的印製成本就跟印鈔票差不多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行政院規劃推動振興五倍券,國民黨「戰鬥藍」青年12 日上午到行政院陳情,並現場演出「沒真鈔,大撒幣」行動劇,以撒假鈔抗議政院不發現金。的確有些人會把這些錢拿去買「本來就會買」的東西,但一定也會刺激到另一些「覺得賺到」因此可以「多花一些」的人們(或者是,原本覺得以後再買的東西,現在就先來買一買),振興的目的以及能夠達到的效果,主要就是看這些人可以達到多少數量。如果我們從廠商的角度來看,那也是很有意義,因為許多商家會針對振興券來設計優惠活動,就是一定要使用振興券才能夠做的消費,這也是發現金無法達到的效果。這兩種概念下的1000元是不一樣的,後續產生的經濟效果也不一樣。
這是不對的講法,至少是違背基礎數學。文:陳方隅(「美國台灣觀測站」與「菜市場政治學」共同編輯,任教於東吳大學政治系) 去年(2020)政府推出「三倍券」刺激經濟,最近疫情再起因此大大影響人們的經濟活動,政府預計要再推「五倍券」做為振興的手段。
不過,去年曾經出現的各種質疑,現在又都重新出現一次,不免令人感到時空的錯置荒謬感。或者也可以理解成像是百貨公司週年慶的買千送百,只是現在是買1000送2000(4000),你要買滿額才能拿到促銷獎勵。
其實,1000元乘以三倍等於3000元,所以俗稱為三倍券。其實「印製」本身的成本是非常低,甚至可以忽略的。
從網路上搜尋到,印一張鈔票的成本是3.2元左右。1000元乘以五倍等於5000元,所以俗稱為五倍券。要求人們先拿1000元出來,這就等於是保證你一定會至少花掉一定數量的錢,而且在心態上面讓人覺得已經有1000元押金,之後一定要再來花「多拿到的」2000元(4000元)。首先,人們花1000元買回3000元的券,你的1000元以券的型式回到了自己手上,所以其實你並沒有「花了1000」買券。
實在是很難理解那些很堅持說「只拿2000元只有兩倍,大家都被騙」背後的理路,因為這種批評幾乎是沒有任何意義。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110年8月10日 為什麼不發現金? 不管是直接發消費券(2009年)、或者是要先拿錢出來買才能夠獲得的券(2020年),統稱為「振興券」,目的是要刺激消費,這跟「紓困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
從去年三倍券的印製成本來看,三倍券一份有500元四張、200元五張,一共九張等同於鈔票的東西。根據新聞上寫的,第一批印製的1200萬份紙本花了3.15億元,第二批印製600萬份花1.5億元,基本的數學算一下就知道,以第一批三倍券紙本來看,一份券的印製成本是26.25元,即一張長得像紙鈔的500元或200元「券」,成本是2.92元(第二批來看除下來一張券的成本是2.78元),不管怎麼算,印製振興券都跟印鈔票的成本是差不多的。
同理,這次又有人跑出來說你出1000只能獲得4000,只能說四倍券不能說五倍。以上是從個人角度來看。
友情链接: